在廣東省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宏偉藍圖中,黨建引領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日前,暨南大學暨大深旅師生深入我縣周前古村與淋頭村,開展了一場綠美始興鄉村振興規劃設計調研活動。 師生們通過此次活動加深了對鄉村現狀的理解,更用自己的實踐為當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思路。 本次調研活動聚焦于我縣三個古村落,旨在通過實地調研,結合公眾參與,為三處地點量身定制設計方案。其核心內容包括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情況、并據此形成初步設計思路,隨后通過工作坊和座談會不斷迭代優化方案。此次項目既培養學生場地調研能力,又在設計方案過程中充分吸納公眾意見,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與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相契合。 調研分兩隊開展,一隊抵達文化底蘊深厚的周前古村,細致考察古村的自然景觀、建筑風貌及文化傳承情況。另外一隊則前往羅壩鎮淋頭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訪談,同學們深刻感受到鄉村發展的潛力與面臨的挑戰。在此期間,相關負責老師走訪了堂閣村和沈所鎮,并且與省編辦幫扶干部進行交流,詢問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特色旅游資源提出建議。 圖2-6 暨大深旅風景園林專業師生實地調查和訪談。 為進一步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使思想充分進行碰撞,此次調研活動中分別與當地政府、駐村干部、外校專家和跨專業專家進行四場座談交流會,參考專家意見,探索更多符合當地發展的鄉村振興方案。會上,羅壩鎮人大代表何丹主席分享了她的工作經驗和對提升居民收入的堅定決心;駐村干部夏旖書記詳細介紹了“百千萬工程”在始興縣的推進情況,以及雙百駐縣工作隊在促進產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廣東美術學院城鄉建設研究院院長渠巖教授在周前藝術公社鄉村建設現場為同學們講授鄉村研學第一課,分享其近二十年的藝術鄉建經驗,包括從許村到青田,再從青田到周前的實踐行動與理論反思;暨南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余穩穩教授團隊也就如何保持當地產品特色、發展特色產業、進行作物種植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讓師生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也提供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平臺,為下一步推進有針對性的規劃設計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同學們表示,通過此次調研,不僅拓寬了視野,更激發了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情與決心。同時,此次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政校合作,為我縣鄉村振興工作注入了新的智力支持。雙方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探索更多符合當地實際的鄉村振興模式,攜手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在黨建的引領下,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推進。此次深圳旅游學院師生深入鄉村的調研活動,不僅是對“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更是對新時代青年學子責任與使命的深刻詮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力量匯聚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