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厚植沃土待花開!始興出臺18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上半年,我縣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十八條》(下稱《十八條》),圍繞營造更貼心的政務環境、更舒心的市場環境、更暖心的發展環境等3方面提出18條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措施,進一步厚植營商環境沃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片

  
“一網通辦”加速邁向“一網辦好”

  5月31日上午,市民吳先生來到縣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新開辦企業事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用微信掃描該事項的“一事一碼” 二維碼,相關受理條件、辦理流程、材料清單等即刻顯現眼前,該怎么辦一目了然。吳先生表示, 微信掃一掃就能一次性獲取辦理業務的所有信息,相比以前的口頭和書面告知服務更加便捷高效了。

  為持續完善政務服務事項網辦效率,加快推動“一網通辦”邁向“一網辦好”,《十八條》提出了“碼上辦”的創新性舉措。縣行政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制定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一事一碼”二維碼,不僅讓企業群眾實現了“碼”上掃一掃,辦事全知曉,還可以便捷鏈接至“廣東政務服務網”,高效完成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針對辦事材料不齊、來回跑等影響企業群眾辦事效率的痛點堵點問題,《十八條》還提出,在政務服務中心推動“按部門設窗”改為“一窗受理”服務改革,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幫辦代辦、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實現全縣線上線下“跨鎮受理、跨鎮辦結”。同時,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大廳“辦不成事”窗口意見反饋、協調處理機制,讓群眾辦事真正感受到“只跑一次”。

  
“事后監管處罰”轉為“事前服務指導”

  位于廣東省始興工業園江口片區的永捷電子(始興)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電子電路制造的企業。“多虧了環保部門的柔性執法和服務指導,為我們公司避免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永捷電子公司負責人介紹,由于對環保政策不熟悉,公司在增資擴產高密度印制電路板項目時,在未依法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情況下,就擅自開工建設了“銅回收設備”項目,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但是,始興縣環保部門考慮到公司是首次違反環保法律法規,并且沒有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不僅決定對公司不予行政處罰,還主動到項目一線指導完善相關環保手續,最終順利通過了環評審批。

  為主動對接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更好服務企業發展,《十八條》明確要“加強監管處罰前的事前服務指導工作”。也就是說,始興將對符合國家和省市政策導向、符合縣重點發展產業的企業,探索給予合理的執法“觀察期”,優先采取教育提醒、勸導示范、警示告誡、行政提示、行政指導、行政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實現由“事后監管處罰”向“事前服務指導”轉變,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條》還提出要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縣級監管新機制,加強信用信息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利用,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依托信用風險分級管理模式,對守法企業做到“有事必應、無事不擾”,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企業找政策”變成“政策找企業”

  “惠企政策申報曾一度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沒想到政府部門主動上門為我們解讀政策,指導獎補資金申報流程。” 始興縣工業園區某企業負責人激動的說,“獎補資金短短幾天就到了公司賬戶,解決了我們企業實施技改項目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也堅定了我們增資擴產和創新轉型的信心!”

  在走訪企業時,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知道政府有減稅降費、扶持獎補等政策支持,但由于政企之間“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對惠企政策不了解、不會申報、優惠享不著的問題,惠企補貼看似“近在眼前”,卻感覺“遠在天邊”。

  為有效打通助企紓困政策兌現“最后一米”,《十八條》提出了強化惠企政策落實的具體措施,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惠企政策集中辦理窗口,全面落實各項稅費支持政策,推廣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免予申報、直接享受。對于確實需要企業提出申請的優惠政策,推行全程網上辦理,提供在線申請、在線反饋、應享未享提醒等服務,實現一次申報、快速兌現。

  不僅要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十八條》還提出要持續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行動,大力整治各種不合理收費、違規收費,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堅定企業在始興發展信心。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