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縣蠶桑產業發展,為我縣申報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做好準備,由縣委常委何曉域、縣政協副主席劉曉梅帶領的蠶桑產業發展考察組赴浙江省蠶繭重點產區、國家級優質繭基地——杭州市淳安縣、全國蠶桑生產重點產區——嘉興市桐鄉兩地學習蠶桑發展先進經驗,通過深入養蠶基地、養蠶大戶、龍頭企業、鎮村干部對蠶桑生產發展、經營加工及管理體制進行了詳細深入的了解。經過調研思考,理清了我縣蠶桑產業發展思路,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淳安、桐鄉考察點情況
浙江省是全國最大的絲綢生產和出口基地,淳安、桐鄉市浙江省蠶桑兩大產區。其中,淳安縣高峰期桑園達到11萬畝,蠶繭產量達到8778噸,現有桑園5萬畝,年產蠶繭量3萬擔;桐鄉是全國蠶桑生產重點產區,是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始養蠶織絲的地區之一,現有桑地8萬畝,收繭量18萬擔??疾旖M于10月24日到淳安縣方宅蠶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桑樹基地、杭州市商輅絲綢有限公司——威坪鎮娟紡廠和繅絲廠、威坪鎮葉家村及茶合村實地考察,10月25日到桐鄉國際蠶絲城、桐鄉市沈莉高蠶桑文化園實地考察,情況如下:
方宅蠶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是浙江省蠶繭重點產區、國家級優質繭基地淳安縣最大的蠶桑生產基地。
杭州市商輅絲綢有限公司:杭州商輅絲綢有限公司現有繅絲、絹紡、亞麻三個分廠,主要產品有各種規格的“商輅”牌白廠絲、絹絲及亞麻紗。“商輅”牌商標被評為杭州市著名商標,“商輅”牌絹絲和“商輅”牌亞麻紗被評為杭州市名牌產品。公司擁有自營出口權,產品出口到印度、中東及歐洲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在考察中,我們發現,蠶絲加工機械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桐鄉國際蠶絲城:項目占地面積102.8畝,總投資超過12億元,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集質量檢測中心、品牌推廣中心、研發設計中心、融資擔保中心、電子商務中心、信息發布中心等服務性機構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是世界領先的蠶絲品交易中心、中國蠶絲品的品牌展示中心、批發交易中心和零售體驗中心。
桐鄉市沈莉高蠶桑文化園:規模65畝,是集桑葚采摘區、桑蠶文化區、休閑觀光區、綠色養殖區、蠶桑文化展示館為一體的蠶桑產業觀光園,以蠶桑為主題,引入野炊、娛樂設施、植物染料作畫元素,豐富了蠶桑文化園的趣味性,是桑旅融合的代表。
二、淳安、桐鄉兩地發展蠶桑產業的先進做法
近年來,繭絲行情持續低迷、蠶桑比較效益下降、浙江省蠶繭總量下滑,淳安、桐鄉兩地的蠶桑生產都出現了萎縮的情況,在此趨勢下,兩地通過改變生產經營模式、制定惠農政策、延伸產業鏈條等方式,在現代蠶業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值得推廣學習的經驗做法。
(一)發揮企業龍頭作用。淳安縣繭絲綢總公司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在蠶桑產業發展上充分發揮了行業的龍頭作用。一是牽頭改善蠶桑生產基礎設施。由企業負責對桑園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設標準化蠶?;睾鸵幠;B蠶點。推行“十天養蠶法”,實行小蠶工廠化飼育技術,對小蠶和大蠶進行分段飼養,有效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二是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在國際絲綢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始終堅持穩定蠶桑收購價。三是推進三產融合。淳安縣繭絲綢總公司帶頭興辦了集小蠶飼養服務、桑園套種、套養以及果桑采摘等項目為一體的現代蠶業示范農場,引領帶動現有的養蠶大戶向家庭農場轉變,并延伸研發了桑芽茶、桑葉面、桑干菜、桑葚酒等一系列產品,打造了在多元化利用、科普教育、生態旅游等多方面立體發展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的典范。
(二)制定優惠政策。在浙江省制定出臺《關于推進絲綢產業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淳安縣制定出臺了《淳安縣促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淳財農〔2018〕242號),文件規定每年安排7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規?;×B蠶、“十天養蠶法”示范點建設、新品種新技術應用以及桑旅融合等蠶桑產業的發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淳安縣還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建立項目合作關系,成立全省唯一的蠶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依托浙江大學,共建蠶絲學與生物資源學實踐教學基地、中國杭州蠶桑良種繁育中心。
三、始興發展蠶桑產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思路
始興素有種桑養蠶的傳統,蠶桑產業基礎較好。高峰期種桑面積達到1.8萬畝,產繭量達2400噸。受市場因素和勞動力等影響,全縣蠶桑產業有所萎縮,目前桑田面積約4500畝,分布在羅壩、頓崗、城南、沈所、澄江、隘子等6個鄉鎮。蠶桑產業發展制約因素有:
(一)經濟效益下降。近幾年,受國際市場繭絲價格下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等影響,相對其它農作物,種桑養蠶經濟純收益再無明顯優勢。挖桑改種其他農作物時有發生,導致全縣蠶桑種植面積大幅減少。
?。ǘ﹦趧恿Σ蛔?。蠶桑產業機械化程度不高,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較多的勞動力。當前,大量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加上蠶業從業人群的老齡化,棄桑不管、有桑不養蠶的現象越來越突出,蠶桑產業后備力量嚴重不足。
?。ㄈ┗A設施落后。目前我縣蠶桑產業總體投入不夠,標準化桑田、蠶房、桑園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多為坡地桑園,存在難以灌溉的問題,插花現象比較普遍,沒有連片發展,生產條件不高,蠶室多為泥磚房,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不夠,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
?。ㄋ模┮欢a融合不足。仍以生產原料繭為主,蠶桑處于絲綢產業鏈的最前端,這種“工業原料”的屬性,使蠶桑自身的利潤空間較小。且目前繭絲行情低迷,挫傷了農戶栽桑養蠶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發展我縣蠶桑產業,結合考察學習的經驗,現就我縣發展蠶桑產業提出以下思路:以創建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圍繞優化產業布局、夯實蠶桑產業基礎、完善經營機制、加大三產融合的方向,推動政企合作,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扎實做好土地流轉保障蠶桑產業連片,推動蠶桑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我縣蠶桑傳統優勢產業振興。
(一)強化企業實施主體作用。廣東省絲源集團公司需明確與我縣共建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思路,盡快確定發展目標、具體建設內容、發展措施和投入資金力度等,與縣政府共同謀劃發展我縣蠶桑傳統優勢產業的布局,在羅壩、沈所、澄江、城南等鄉鎮打造優勢產業帶,積極申報創建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是做大“一產”。選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為蠶桑生產基地鎮,每個鄉鎮選擇3—4個村委會作為示范點,由企業負責,對桑園基地進行改造,配備排灌渠道,打造規?;?、集約化蠶桑生產標準化基地,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擴大桑蠶種養規模。二是做強“二產”。 充分挖掘桑枝、桑葉、桑果、蠶沙、蠶蛹、蠶蛾、繭絲等資源在保健、藥用、食品、工業原料等領域的用途,拓展蠶桑產業鏈條,豐富蠶桑產品結構,提高蠶桑綜合效益。三是做優“三產”。進一步挖掘蠶桑生態、文化功能,積極開發以“游桑園、品桑果、觀養蠶、吃農家菜”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觀光農業,在蠶?,F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集桑葚采摘區、桑蠶文化區、休閑觀光區、綠色養殖區、蠶桑文化展示館為一體的蠶桑博覽園。四是創新經營模式。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由企業把標準化基地建好,專業合作社組織蠶農按照標準化規程進行生產經營,農戶在公司標準化指導下做種桑養蠶的日常管理,提高蠶繭品質,提高產繭率。公司執行“保護價收購、二次返利”制度,實現公司與蠶農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和諧雙贏。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制定激勵政策。在執行《關于印發韶關市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通知》(韶府辦〔2018〕46號)的基礎上,由縣政府修訂完善我縣發展蠶桑產業的優惠政策,對蠶農種桑養蠶、建設改造蠶房、建設桑旅融合的家庭農場等進行補貼,為蠶農購買養蠶保險,減少蠶農因蠶病或農藥中毒造成的損失,提高對養蠶風險的防范能力。二是加大土地流轉的推進力度。按照相對集中、連片種植、重點發展的原則,由鄉鎮統一將土地進行連片流轉,轉包給企業或種植大戶,為規模化種桑養蠶打下基礎。對養蠶大戶搭建臨時用房、簡易蠶室的用地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引導養蠶大戶積極改善養蠶條件。
(三)政企合作創建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區域調專、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機制調活、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制定完善創建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將廣東省絲源集團公司下屬金興繭絲綢公司作為牽頭實施主體,在羅壩、澄江、沈所、城南等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建設蠶桑生產基地,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全縣發展優質高效桑園達5萬畝,帶動1萬戶農戶種桑養蠶,戶均養蠶超萬。依托羅壩鎮蠶桑園區現有的蠶業文化基礎設施,將雞公坑、長圍、石筍等景點資源串點成線,打造蠶桑資源綜合開發示范園、養蠶新技術、新產品研究園、桑葚鮮果采摘園、蠶桑文化展示園。挖掘和整合我縣生態、圍樓、溫泉、紅色旅游等資源,形成體驗農耕、民俗文化、品嘗桑蠶菜宴、感受養蠶生活、觀賞生態景觀、享受自然康養、獲得紅色教育的旅游環線,將蠶桑游打造成為我縣重要的旅游品牌。
為做好我縣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工作,當務之急是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大力培育實施主體。牽頭實施主體廣東省絲源集團公司要發揮好龍頭的帶動和指導作用,通過加大種桑養蠶惠農力度,盡快培育5-8家企業、農場、合作社作為產業園實施主體;二是科學編制申報材料。設計單位要深入調研、掌握實情,與縣有關單位及時溝通對接,將產業園建設規劃與縣“十三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充分銜接,盡快編制好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申報材料;三是擴大蠶桑種植規模。各鄉鎮要加快土地流轉,為集中連片種植蠶桑打好基礎;大力宣傳我縣種桑養蠶優惠政策,發動有種植基礎的農戶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種,號召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蠶桑產業發展考察組
2019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