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堅定“四個自信”走向未來

“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要堅定“四個自信”,為黨的事業注入強大信心、底氣和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文化,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所在,也是中華民族的高超的智慧結晶,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這“四個自信”, 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崇高信念的殷切希望,也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的更新更高要求,必定為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政治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積極發展,綜合國力有了質的飛躍,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發展前景廣闊。然隨著國內外局勢的復雜化特別是美國戰略東移以來,黨執政興國的責任和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方面國內改革要啃硬骨頭,另一方面周邊外交形勢錯綜復雜,國家的發展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并且可以預計,今后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是對全黨全國人民的嚴峻考驗。

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帶來理想信念的協調發展,現實中不乏黨員干部對社會主義理想的淡薄,甚至于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存在質疑和不自信,導致流言、怨言等悲觀情緒流行,在社會中造成了不良影響,危害了黨的形象、事業的發展。

如今的世界是大開放、大交流的世界,對外交流的深入和擴大,帶來了人們思想的交流、碰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思想的疑惑、混亂和盲目,對錯不能分、黑白不能辨,或悲觀失望,或人云亦云,或自卑墮落,表現在對國外的盲目信任,對國家的盲目悲觀,對社會主義事業的不自信,對黨的領導的莫名懷疑,似乎迷失了方向,陷入了歧途。這些人看不到成就,感受不到正能量,容易一葉障目,極易受不良思想的蠱惑,對黨的事業產生懷疑、否定情緒,既不利于國內建設和團結,也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給社會帶來危害。

對于這些問題的產生,究其根底乃是缺乏“信心”二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及文化缺乏認知和自信。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是我們認識真理的明燈、高舉真理的旗幟和對歷史、現實及未來的號角,是對黨的事業的高度概括,有著巨大的底氣和堅定的信念。

學習過中國近現代史的人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到21世紀的今天,走過了170多年,經歷了100多年的動蕩、戰爭,建立了新中國,然后進入建設、改革,其中又歷經挫折,終于找到了一條強國之路,這是歷史的選擇,沒有什么假如、或者、可是。黨領導人民在短短的30多年間,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讓任何國家艷羨的事實。今天的中國已經是站起來的巨人,傲立東方。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民主各方面都取得了質的飛躍,這個無須再例舉數字和例子,只須提醒那些昏昏然、自以為是的人,中國人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就是因為我們堅持并緊緊依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中國文化!這是凝聚了黨和人民心血、智慧的偉大成果,是我們必須矢志不渝堅持的信念,和行為的準則。

假如我們不堅定“四個自信”,對其懷疑、否定,則思想上已經走上了“彎路、邪路、死路”,必然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不可低估的損失,最終會喪失大好局面,使國家走向混亂。而這正是那些嘴里喊著“民主”的國內外別有用心的“人士”樂于看到的。因此,我們要忠告那些缺乏立場和認識的人們,不要迷信所謂的“美國模式”、“歐洲模式”和其他所謂先進的東西,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國人只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中國文化才能發展自己、走向復興。

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中國人依靠自己創造了財富,解決了溫飽,走向了全面小康,并在諸多領域領先全球,這是一條古今中外“獨有”的路;而這也僅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始,并且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取得的。站在這幾十年的成就上展望,不敢想象未來的社會主義是多么的輝煌和偉大,那該是一個多么令人眩暈和令世界自卑的年代啊!

每當想到這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持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這些才是我們最最寶貴的財富和秘笈,是我們必須堅持和不斷完善的“金科玉律”,更是我們堅定走向未來的光輝指引和信心保證。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