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
基層的文明程度關系著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新形勢下,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農村綜合改革、基層黨建等工作為基層注入了新的活力,基層需要文明領域匯聚更多的力量,共鑄中國夢。讓崇德向善在基層蔚然成風,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四點:
一是標桿“激勵”人。“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一個好人,就是一個標桿、一面旗幟。要在基層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的推薦評選。各行各業都會涌現出優秀的典型,比如道德模范、“季度好人”“美德少年”等,又比如文明家庭、“五好家庭”。他們是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平民英雄”,是基層文明建設蓬勃發展的動力和驕傲,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點贊。要發揮模范標桿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激勵更多的人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二是宣傳“感染”人。習近平總書記說:“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生活,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需要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新風尚宣傳。要通過宣傳形成一個良善的大道德環境,讓道德的陽光照亮黑暗的陰影,在透明、公平、公正、陽光的正向環境下,讓美好的道德理想內化為每個人的道德素質和修養,提高全民的公共道德水平,實現大環境下的道德自覺。
三是教育“引導”人。要從娃娃抓起。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核心。一方面,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擔任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注重弘揚家庭美德,傳承家風家訓;另一方面,學校要把道德的教育融入日常,通過正面典型的引領,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再通過孩子,把文明新風尚傳導給家長。
四是活動“溫暖”人。加強基層文明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弘揚奉獻精神,注重志愿者服務活動常態化建設;要堅持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道德講堂”進基層活動、舉辦“家規、家訓、家風”故事會、“我為身邊好人好事點贊”等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增強精神凝聚力和道德感召力,使聯系更緊密、服務更直接、關愛更常態,基層群眾更享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幸福和溫暖。
悠悠中華文明代代相承,優秀的道德堅守鐫刻成中華民族的精神砥柱,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字眼也在文明道德建設中熠熠發光。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重塑理想信念和行為規范,發揮自己的力量,自覺遵守并發揚光大,讓崇德向善在基層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