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與高校合作共建 探索科研宣教新路徑

  步入7月,全國各地的學校也陸續進入暑假,其中不少學生選擇研學來提升自我。在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靜謐的大森林里迎來了一群群朝氣蓬勃的“小精靈”,他們都是韶關學院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大自然上一堂生動有趣的實踐課。


  圖片


  “同學們看,這個就是烏桕,屬于大戟科。它跟山烏桕,屬于不一樣的科,烏桕是棱形的葉,山烏桕是寬大一點的葉”。日前,記者在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看到,在不同老師帶領下,韶關學院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的學生十幾人一群,將課堂從課室搬到了大自然,內容也從文字、圖片變成了實景、實物,辨認、采樣、制作標本,學生們樂此不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來自韶關學院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梁韻晴表示,此次研學活動讓她受益良多。“真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平時這門課都是在課堂上看PPT的,只有照片,很少能有機會到這種地方來看實物,了解到了它具體的生態環境,還能看到它小的時候,或者是它長大之后的狀態。”


  圖片


  據了解,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2001年,總面積7113公頃,南山保護區2005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成為首批國際自然保護區聯盟成員單位。保護區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山地氣候特點,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極佳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豐富,也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堂。


  “我們的生物學專業,是學習動植物、微生物為主,除了在課堂上講植物的特征和系統分類,以后一定要讓學生到實地考察,觀察大自然、觀察動植物。”韶關學院生物與農業學院教授于白音說,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研學條件,學生特別感興趣,他們愿意在這學習,效果非常好。
  自2010年起,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就與韶關學院簽署了協議書,成為了韶關學院的校外教學基地,希望借助高校的科研、技術、人力等資源,充分拓寬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的研究,構建產學研創新體系,實現雙方共贏。


  近年來,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積極探索科研宣教新路徑,在做好資源管護工作的同時,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共建。2023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廣東南嶺蟲霉原色圖志》發表了南山保護區和韶關學院研究團隊合作的昆蟲病原方面研究結果,發現了昆蟲病原蟲霉13種(占中國已經報道昆蟲病原蟲霉總數的18.3%、5種為中國新記錄種)。
  廣東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李榮生表示,接下來,保護區將在做好和提升韶關學院校外教學基地的同時,也將探索和更多的高校和專家學者合作,將南山保護區建設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的示范性自然保護區。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